top of page
相片 2 (攝影林政億) (1)_edited.jpg
  • 計畫內容

「《聲縮.身所》_聲音與身體之創作研究計畫」,將創作者帶至現地「萬華」,思考以聲音如壓縮檔的形式儲存於身體之中的想像,連結我們對於環境聲音的流動與捕捉,回想成長脈絡之經歷,拼湊身體歷史的記憶片段。此創作執行計畫分為以下四個階段:・感/聲音採集:透過自身背景對自我與環境的敏銳度,重新剖析感官的刺激與閱讀。在資訊爆炸的世代,使得流動變得快速,地域物換心移,但總有一些氣息還停留在轉角處。我想透過我的行走,用身體去發現那些氣息,並且將之紀錄。透過區域環境的好奇,藉由採集來找尋那不平凡有如脈搏般的聲響。

 

・思/身體壓縮檔:身體的脈搏如果不是在安靜的氛圍或觸摸是感受不到的,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存在。我發現環境中的聲響有如脈搏,他是在地性的脈搏,所以每個區域都有屬於自己脈動。我遇見台北萬華,像是看見家鄉_高雄鹽埕,都是累積深厚文化底蘊的地帶。我本身喜歡遊晃巷弄中,雖然時間沖刷但也沈澱重量,人群與物件仍然安放,少了點繽紛奪目,但多了陰翳值得慢慢品味。於是透過身體力行,捕捉聲響成為鑰匙,開啟身體歷史的記憶抽屜。

 

・建/語彙符碼:舞蹈在表演藝術中沒有文本,但卻可以從表演者的動作語彙中被閱讀。動作除了身體經驗所積累的反饋,也因思考而組織建構。於是,前面兩階段是成就新體驗與歷史經歷媒合,而經過多元面向的思考的切入,刺激對人事物的不同觀點。並且加入一位對表演有興趣的長者,透過彼此背景的了解以及對聲音記憶,這造就了對身體語彙的產出與表達,然而這是創作與表演路途上關鍵的轉化過程。

 

・整/我知:從理念的產生到計畫採集,然後結構、創作至完整,是個作品的成長脈絡。從觀看與被觀看縮短彼此的距離,在作品提供的線索中,找到共鳴。雖然不變的是以舞蹈來呈現,但過程的路徑以不同的行時來行走,期待創作期間的發現與可能,從《我知道沒有什麼是我知道的》到《聲縮・身所》。

IMG_2643.JPG

​林憶圻

1990 年生,高雄人。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表演主修畢業。

目前為古名伸舞團即興表演者與舞蹈自由工作者,內容涵蓋創作、表演、教學與跨領域合作。曾與多位編舞家合作,並多次參與國內外藝術節演出。首次於 2018 年發表作品《等距》,並獲世安文教基金會_世安美學獎。2019 年於艋舺舞蹈節發表獨舞作品《我知道沒有什麼是我知道的》,同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個人創作補助,於 2020 年創作作品《如果不能再見》。2021 年古舞團製作「三種追尋」發表作品《微亮》。

Contact Us

Address: No. 132-9, Dali Street, Wanhua District, Taipei City 10801

Tel: +886-2-2308-3398

E-mail: shinehousetheatre02@gmail.com 

bottom of page